资讯 更多 >>
两市开盘后走低 沪指向下逼近3000...
漳州举办“数字工匠”职工职业技能...
河南4名阳性人员私自返乡并瞒报情况...
山西吕梁:发现盗采矿产资源行为可举报
受害方律师:接法院通知,乐安命案...
橙色——“柑橘院士”邓秀新心中最...
刷视频相认的双胞胎姐妹:两次创业...
四川通报2021年秋冬季首批大气污染...
首轮筛查:天津73443人全部阴性!
首席气象预报员张霞:30年坚守筑牢...
动态更多 >>
你们,温暖了2021
西安市新增27个中风险地区 目前有1...
广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
哈尔滨市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
寒潮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 四川盆...
昆明至哈尔滨一航班发现1名入境复阳...
陕西研考:封控区内考生在原报考点...
北京今日最高气温仅5℃ 明起强冷空...
那年今日 | 历史上的12月22日发生...
我要找债主
会展 更多 >>
美籍酿酒师在崇礼:中国是第二故乡...
河南项城报告2名疑似新冠肺炎病例 ...
浙江绍兴确诊病例首次零新增 上虞...
广西东兴实行全员居家隔离 启动口...
新疆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 “富春山...
云南瑞丽市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结果...
内蒙古满洲里累计治愈出院本土确诊...
孙海洋夫妻驱车山东阳谷:还在为孙...
大国工匠追梦“玉米强国”40载:用...
让南海“海洋热带雨林”斑斓多彩
专题报道 
当前位置: 关注 > >> 正文
 
发薪生娃?对生育话题的探讨不能都沦为狗血热搜_世界头条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     时间:2023-05-14 09:55:48


【资料图】

“要给生孩子的人发薪水”“生孩子应该是份工作”……在近日播出的一档访谈节目上,某人口专家关于生育话题的建议引发不小争议。认同者认为生孩子应该获得补贴,质疑者则怒怼这是将生孩子职业化,一时间,网上吵成“一锅粥”,“建议专家不要建议”等声音铺天盖地。

专家何出此言?翻看原始访谈视频发现,上述专家原话是说光指责年轻人不生小孩没有用,因为他们面临现实困难,建立有效的生育激励机制才是长远之计。可见,这是立足社会激励来谈如何提高生育率,且演讲全文并未出现明显逻辑硬伤,所谓“发薪水”“当成工作”之说,只是论证观点而打的比方。然而,就在这好几分钟的视频里,一句口语化的比喻,被拎出来当成了大噱头。如此一提炼,拉踩感火药味噌地就上来了,公众的情绪也被瞬间点燃。

本来如何让更多年轻人愿生敢生,是一个极有价值的社会话题,经此“断章取义”,好端端的严肃话题变成了狗血热搜,“越辩越明”的观点碰撞沦为站队互喷,不得不说是一种走偏。

一段时间以来,生育话题成为社会焦点,围绕于此的观点对垒隔三差五就火上热搜。热烈的讨论,超高的关注,足见这个话题切中当下现实关切,也寄托着育龄人群的现实诉求。在这一场场热闹的公共讨论中,一种现象也令人担忧,那就是总有人拱火挑事收割“情绪流量”。就拿专家被拍砖一事来说,此前确实出现过不少“雷人雷语”,网络上也形成了一股“建议专家不要建议”的舆论声浪。如此调侃,说到底是呼唤真知灼见,希望专家发言更靠谱,体现更多专业性,一些流量推手却似乎嗅到了“商机”,每每遇到公共发言,总是故意猛带节奏、引战拱火。而每每此时,炒作之下的确热搜翻飞、骂声一片,这样一来,原本可以理性探讨的舆论氛围被破坏殆尽,应当追问和反思的真正话题被淹没消解,社会撕裂愈深一层。

生育问题涉及到众多方面,需要政府、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,其中营造一个理性的公共讨论环境也是重要内容。年轻人为什么不那么想生孩子,目前生育支持体系存在哪些不足,怎样优化才能起到激励效果……如此种种,都是破解生育难题需要做的“案头工作”,也唯有理性探讨,方能在观点碰撞中达致共识。面对这样复杂的课题,专家作为相关领域的“大咖”,知识储备足、洞见深刻,尤须承担起更多公共责任,拿出更多“含金量高”、有学理法理和数据支撑的好建议,而非哗众取宠、语出惊人或者扔下观点就跑。此外,海量信息时代,受众注意力相对稀缺,媒体为了吸睛“蹭流量”无可厚非,但切记理性客观是立身之本,站在建设性立场弥合对立、探讨问题,才是一个负责任媒体应有的担当。

社会多元分化,公共讨论中的平和与理性也愈显珍贵。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,每个人都是一个传播节点,也是流量的组成分子。遇事多思考、多求证,不被极端情绪“牵着鼻子走”,这样就不会被轻易收割,网络空间也会更和谐。(雨馨)

关键词:

热门推荐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