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目前,普陀区7家卫生院、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94家村卫生室(社区卫生服务站)共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88个,家庭医生259人。随着家庭医生走进千家万户,全区常住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人数已达151363人,签约率42.63%,10类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88.39%(据《今日普陀》3月16日报道)。家庭医生让居民健康更有“医靠”,“看病难”也就容易迎刃而解。
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应该是实现分级诊疗的“基础工程”。大医院人满为患,挂号、候诊、检查都得排长队,医生往往三言两语就得“打发”一名病人,再好的专家也难免看走眼。在大医院患者扎堆的同时,基层医疗机构往往门可罗雀,造成了大量医疗资源的闲置。更多的人签约家庭医生,也就选择了在家门口就医,只有切实需要时才转诊到上级医院,这样一来分级诊疗也就水到渠成了。小病小痛都在家门口解决了,大医院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拥挤,这显然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,对大家都有好处。
这些道理谁都懂,但很多人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往大医院挤。就算是小毛病,往大里看总没有坏处,反正拥挤的大医院也不多我一个。再说,还没看怎么知道就是小毛病?听听专家的意见总没错。谁都爱惜自己的身体,小病大看实在也是人之常情。看来,仅仅从医疗秩序来考虑,大家并不会自愿选择在家门口就医。这是因为,秩序是大家的,而身体是自己的。
问题在于,不管大病小病一概往大医院跑,未必有利于看好病。要知道,大医院是设专科的,而专科医生只是本专业的专家。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,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,很可能会挂错号、选错专家,多花了冤枉钱不说还可能耽误治疗。看病难,首先就是选择难。而家庭医生是全科医生,并且了解服务对象的病史,诊断后认为应该转诊到上级医院的,往往能够提出更准确的建议。至于感冒发烧之类的小毛病,以及一般性的慢性病,家庭医生原本就能解决问题。因此,有病先找家庭医生是完全正确的选择。
家庭医生打个电话就能沟通,去诊所还能预约时间,很是方便。而且,家庭医生还掌管着居民的电子病历,可以做到没病早预防、有病早治疗。一些老人有了发病预兆自己还没觉着家庭医生就已经发现了,这种“治未病”的功能大医院是很难具备的。粗放的健康管理使绝大部分医疗费用花在了重病治疗和抢救上,假如能多在预防上下点功夫,就能以较小的代价换取精致的健康。担此大任者,非家庭医生莫属。
普陀的家庭医生从无到有迅速普及,这是可喜的起步。随着民众观念的转变,以及基层医疗队伍的发展壮大,让健康更有“医”靠应是可期待的未来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