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个偏僻,落后,愚昧的小山村,是的,所有人都这么说他,但有谁知道山里面的难处呢?他们愚昧,他们落后,他们贫穷,他们毫无希望。无知,让人都变得下作起来。
(相关资料图)
他是这个小山村的老师,小学老师,一个初中学历的乡村教师,是这个山村里学问最高的知识分子。20年前,他来到这里,来到这个落后、愚昧,毫无希望的山村,教育一群山村里的孩子,他的世界就在这里。
他来到这里,并非什么轰轰烈烈的梦想,或是理想。这仅仅只是因为一件小事,他自幼丧父丧母,是一个乡村教师待他如子,教育了他,是他给了他希望。
所以,他回到了这里,回到了这个已经因为没有老师而废弃了好几年的乡村小学。他立誓要将这些山村的孩子带入知识和科学的殿堂,虽然他知道的很难很难,虽然他知道,现在孩子们的瞳孔里倒映的是纸钱和烧香的火焰。
他已经无力斥责他们迷信了,太累了,无力了,他患了食道癌,无力治疗。按理说来他的工资虽然不高,但孤身寡人,几年下来也攒下来能够治疗的钱。能看到孩子们那没有多少油星的饭锅,他总是买些肉,买些猪肉。
它无意于宇宙的广阔,人类之渺小,那不是他的世界。孩子,那朗朗书声,这是他的世界,亦是这小小山村的星火。
这愚昧而毫无希望的山村呵,他无力改变什么。
他恐惧,但他无能为力,在他死后,这个倾注了他毕生经历的乡村小学也将随之消散。但这是他的世界,孩子们是希望,他只想叫一届又一届的学生,不管他们是否会走出大山,但上过学的娃总归和不上学的不一样,他们是一缕微不足道的火苗。
他不管宇宙之广阔,人类之渺小,这小小的山村,是他唯一的世界。
半年逐渐过去了,他渐渐的虚弱了,再也无力了。好在,这届毕业班也要完成他们的学业了,但他还想要,想要多教会他们一点儿什么东西。
在床上,周围是孩子们,看着微弱的烛火啊,他知道,他快要燃尽了。他看着孩子们,开始了最后一节课。
昨天他教的是语文,教的是《狂人日记》,这虽然不是教学大纲里的内容,孩子们虽然也不会听懂,但这是希望,今后总归会懂的。
假如一间铁屋子,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,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,不久都要闷死了,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,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。现在你大嚷起来,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,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,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?
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,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。
他朗读着。
今天他要教物理,孩子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它,今后也可能从来不会再听到。
牛顿第一定律: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,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,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。
牛顿第二定律: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,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,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。
牛顿第三定律: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,在同一直线上,大小相等,方向相反。
这些几百年前欧洲那个已经入土的卓越大脑里的理论,被几百年后一群操着浓重西北口音的孩子们朗诵着。
他感觉烛火将要熄灭了,他已经看不清孩子们的脸了。
孩子们朗诵着,背诵着,哭着。
烛火灭了,他死了……
宇宙是多么广阔啊!人类又是多么的渺小。他死了,只有他的世界在意他。
孩子们的希望,虽然很多人会和他们的父辈一样,迷信愚昧,毫无希望,但星火总会燎原,不是吗?
在
牛顿第一定律: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,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,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。
牛顿第二定律: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,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,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。
牛顿第三定律: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,在同一直线上,大小相等,方向相反。
中
是一个山村的希望,无关宇宙。
写到一半,发现没时间了,先写这么多,下下周再说。
我是临安,有缘再见。
关键词: